Week 1-2
Week 3-4
Week 5-6
Week 7-8
11.1 阅读了建筑、燃料、CFD等领域关于2D和3D模型对比分析的文献,重新组织文章的逻辑(吸附平衡时间、扩散速率、瓦斯浓度仅仅是模拟数据的直观表现。从流场形态——球向/径向、计算效率——网格步长/几何分割、算法角度分析。需要提炼观点:二维分析的适用条件,三维分析的应用目的)。
11.2 了解不同孔隙尺度下多级扩散的模型,进一步理解双孔扩散的物理意义。
11.3——11.5 无进展
11.6检查瓦斯扩散双孔模型可能存在的问题。
11.7阅读与模型纬度分析有关的文献,整理文章第一部分的思路。
11.8汇报了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收获,发现了自己逻辑上存在的问题。
11.9读了两篇有关微孔填充的文献,思考双孔模型中小孔吸附的物理本质。
11.10读了两篇发表时间较早的文献,进一步理解了气体扩散与孔隙结构分布,扩散方式的关系。
11.11整理论文的思路,完善论文的细纲。
11.12——11.13无进展。
11.14建立了前言的框架
Week 9-10
11.15读与模型对比和瓦斯扩散相关文献,组织文章的布局结构。
11.16汇报了这段时间的学习进展,在吸附模型建立上有了新的思路,对文章的布局结构和论文逻辑有了清晰的认识
11.17阅读微孔填充的相关文献。
11.18——11.19无进展
11.20了解D—A模型中参数物理意义。
11.21讨论确定吸附模型和扩散模型参数拟合的方案。
11.22对网格划分及分析2D和3D的角度有了新的思路,结果的精度相差不大时,可以比较各自的迭代次数和收敛性。
11.23——11.24无进展
11.25——11.26阅读了双孔扩散模型的发展
11.27无进展
11.28推导了双孔扩散的数学模型
Week 10-11
11.29——11.30阅读文献,理解吸附模型简化条件。
12.1——12.3无进展。
12.4学习用数值方法计算扩散系数。
12.5思考了单孔扩散模型的缺点及对吸附量计算和扩散速率的影响
12.6——12.7阅读文献,学习拟稳态扩散的相关知识。
12.8——12.10无进展。
12.11——12.12学习瓦斯扩散理论中关于扩散模型简化及数据拟合的方法。
Week 12-13
12.14——12.16无进展
12.17 ——12.19阅读瓦斯扩散综述文献,学习非线性拟合、
12.20参加圆桌会议,讨论扩散方式、扩散模型及研究扩散的工程背景。
12.21——12.22提取变压数据,用指数模型拟合,解算双孔扩散模型的压力场。
12.23完成双孔扩散模型验证。
12.24选取新模型参数进行计算,阅读相关文献。
12.25阅读Gas sorption capacity, gas sorption rates and nanoporosity in coals,对吸附速率分散程度与煤的微观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,理解吸附能力和吸附速率的物理意义。
12.26与刘老师讨论问题,理解了渗流和扩散影响气体运移速率的机制
12.27——12.28完成课程论文。
Week 12-13
12.29阅读Effect of maceral composition and coal rank on gas diffusion in
Australian coals,学习拟稳态扩散的推导过程。
12.30阅读文献,微孔填充—煤中甲烷的主要赋存形式,理解微孔填充吸附甲烷的物理机制。
12.31解算新模型。
2021.01.01——无进度
01.02——01.03准备汇报内容
01.04进行圆桌会议汇报,完善论文的逻辑
01.05——01.06写结课论文
01.07无进展
01.08学习模型中涉及的各个参数具体求解方法
01.09阅读Methane adsorption measurements and modeling for organic-richmarine shale samples,学习不同吸附模型的物理意义
01.10运用新模型拟合吸附等温线
01.11找到了解决多参数化问题的新思路
Week 13-14
01.12阅读APPLICATION OF THE MONO/MULTILAYER AND ADSORPTION POTENTIAL THEORIES TO COAL METHANE ADSORPTION ISOTHERM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,找到拟合D-A方程的方法。
关于作者